服務項目
聯系方式
保定市遨游計算機服務有限公司
咨詢熱線:13313028229
售后:0312-6791400
售后:0312-6791126
網址:www.software-for-hospitality.com
地址:保定朝陽大街國貿大廈8樓808室
教育的真諦是文化的自我創(chuàng)生
[來源:www.software-for-hospitality.com] [作者:網站建設] [日期:15-03-26] [瀏覽次數:]
教育的過程也是文化“選編”的過程,只有文化才能夠讓教育擁有靈魂。在新教育實驗發(fā)展的歷程中,把中國文化作為新教育的根基和創(chuàng)造之源,已經成為新教育人的文化自覺。 第一,新教育實驗提出了“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價值追求和追尋理想、深入現場、共同生活、悲天憫人的新教育精神,這明顯受到了儒家文化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影響,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德情懷。 第二,新教育實驗提出了“共讀共寫共同生活”的理念,努力推動書香校園和書香社會的建設,使教師與學生、父母和孩子乃至更大的共同體,有了共同的語言和密碼、共同的價值和愿景,為形成中華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園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第三,新教育實驗把教師的發(fā)展作為教育改革的邏輯起點,號召教師以孔子為榜樣,書寫自己的生命傳奇,為中國教師樹立了人生楷模。對久居新教育共同體之中的人而言,加盟新教育,乃是選擇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一種更古老、更本真,與原初思想更為切近的生活方式。在這種生活方式中,教育者努力讓自己朝向(或處于)一個“生生不息”、“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境界中。敬畏生命,呼吸經典,與更年輕的生命相互編織有限之生的不朽意義,書寫自己職業(yè)生涯的傳奇……這些,乃是身居其中的新教育人的內在體認,一種深切的生命體認、文化體認,同時也就是職業(yè)的認同。 第四,新教育實驗主張“行動,就有收獲;堅持,才有奇跡”,在實驗學校推進“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yǎng)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qū)”等六大行動,實踐了中國古代“知行合一”的優(yōu)良傳統。 第五,新教育實驗通過開發(fā)“在農歷的天空下”、“走進孔子”等課程,提出“知識、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鳴”等主張,并且通過“晨誦、午讀、暮省”的兒童生活方式,以及開學日、涂鴉節(jié)、畢業(yè)典禮等各種慶典和儀式,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中國文化的沃土上。 第六,新教育實驗提出“文化為學校立魂”的主張,通過開展“文化植根”、“文化塑形”、“文化育人”、“文化強師”、“文化立信”等方面的學校文化實驗,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理念滲透到學校建設的各個領域,讓學校環(huán)境、教育行為的細微處浸潤文化精神,凝練生命精華,令師生沐浴在道德、科學、數學、語言、歷史、藝術等人類文化的熠熠輝光里,耳濡目染,行以成之。 近十年來,有一種意識在新教育共同體中越來越明晰:教育必須有根、有魂。而新教育,與其說是想為中國教育打造可以流傳數百年的成熟課程,倒不如說是想為“失魂落魄的教育”重新召回靈性、魂魄、神圣性。而任何一個成熟的課程,也必須從文化和生命存在的根系中生出,且與悠久的歷史息息相通,才能夠是值得保存與流傳的。誠如海德格爾所言,“我深信,沒有任何本質性的精神作品不是扎根于源初的原生性之中的”。對于中國大地上的新教育實驗,其實就是曾經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中國思想在今天這個時代的一次復蘇。當然,我們深知,如果我們不能清理這一創(chuàng)造性的思想之源被層層遮蔽的歷史事實,我們同樣會沉陷在后世的形式主義中,喪失那創(chuàng)造的本質。因此,新教育首先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地尋根,是尋找這一文化的創(chuàng)造根源,使得生生不息的創(chuàng)造在這片土地上重新開始。也同樣是在這個意義上,新教育實驗,首先是文化的新教育實驗和哲學的新教育實驗,而不是封閉于某個實驗室以采集數據的自然科學傾向的教育實驗(新教育實驗中會有個體研究人員以這樣的方式進行某些實驗,但這是從屬于上述文化的新教育的局部探索)。 也正因為如此,隨著新教育的深入,它將越來越把自己與原初的儒家精神與道家思想關聯起來,并以創(chuàng)造性地闡釋那些塑造民族精神的經典為己任、為依據。當然,這里沒有背誦經典的盲從盲信,自然更不會有認定中國文化是不再具有生命力的死物的武斷。作為棲息于此一文化、此一語言中的新教育,它認為自己有責任也有能力,在當前的語境下,重新活出“生生不息”、“仁(不麻木,恕與愛)”、“惻隱之心”與“浩然之氣”的儒家精神,和“道法自然(依據字源,將自然闡釋為‘以自己的樣子顯現’)”、“天、地、人、道”和諧四重奏的道家精神。 在此語言和文化的原點上,新教育實驗放眼全部人類創(chuàng)造的歷史,將自然科學、西方哲學和各種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心理學成果,納入到自己的視野中,成為創(chuàng)造當前“具有創(chuàng)造性與本真性的教育”的必須借助的資源與視域。 當“生生不息”與“仁”(我們詮釋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與“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愛道)的本體精神,與人格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以及神話學、傳記學、經典文學詮釋打通的時候,新教育便有了自己的“生命敘事理論”—— 一種解釋學傾向的教育學,一種把個體生命的成長視為上述精神的擴充或受阻變形的心理學。 新教育實驗,將培植此一自強不息、仁心充溢的本質生命,并從其存在的詩意中,開出一系列人文課程;從其存在的思性中,開出一系列科學課程。而這一過程將始終確保詩與思的統一性,無論是生命早期的浪漫,還是高年齡段的精確分科,都將確保生命的完整與統一。 新教育人深知自己的責任是創(chuàng)造一種好的教育,而不是成為創(chuàng)制心理學理論、哲學理論的職業(yè)理論家,所以在擁有一個自己體認的文化原點和一個自己確定的解釋框架的前提下,更多的是以行動者的姿態(tài),把前人的研究成果、哲學思考,納入到教育生活的相應位置中,而最終目的始終在于:創(chuàng)造一種本真的教育,“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這種開放的視野,以“復興源初創(chuàng)造性文化”為己任的使命感,使得它和當前同樣冠以“教育實驗”為名的其他教育探索有著本質的不同。 因此,最后呈現于世人面前較為成熟的新教育實驗,將是一個從幼兒園到高中甚至大學的完整教育形態(tài),一個從學校文化建設到所有學科課程的創(chuàng)制,以及師生、家校共讀共寫共同生活的獨特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形態(tài)。在這樣的完全意義的新教育學校里,可能將不復存在當前命名的任何新教育項目,而只有每一個生命的自我敘事不斷展開,“晨誦、午讀、暮省”,人類創(chuàng)造的最美好事物在共同生活和課程穿越中不斷復活,師生生命也因此不斷豐盈、豐厚。新教育人不愿意錯過任何可以企及的人類美好,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存在局限于某一局部,更不愿意把自己研究的這一局部與存在整體相分離。 而在此種共同的文化訴求中,每個生命將依據自己的生命密碼和存在境域,而成為獨一無二的生命敘事者,這一個個創(chuàng)造性的個體,將共同構成一道新的精神風景線。這樣,我們的教育使命也在其中得到了安頓,既為中國文化的重建,也為每個人精神家園找到歸屬。如此,學校將重新回到文化與社會的中心,引領和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推薦:www.baodingbaojie.net

微信二維碼